媒体聚焦

媒体黄师|《中国社会科学报》:大别山精神研究须厘清四组关系

发布时间:2021-11-11浏览量:139

【媒体黄师】《中国社会科学报》:大别山精神研究须厘清四组关系

本网讯 1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A12版报道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蔡潇题为《大别山精神研究须厘清四组关系》的文章。文章指出,大别山精神是与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和价值的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体现。大别山精神研究应厘清“理论与现实”‘战略与战术“”基因与精神“”地位与特征“这四组关系,建立健全鄂豫皖三省一体化研究体系机制,才能凝练概括好最大公约数的大别山精神内涵,向国家级革命精神谱系研究平台迈进。

 


原文如下:

大别山精神研究须厘清四组关系

蔡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近代寻求救亡图存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大别山精神是与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和价值的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体现。大别山精神的形成贯穿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在建党、建军、建国历程中占据了重要地缘和政治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大别山精神研究应厘清四组关系,建立健全鄂豫皖三省一体化研究体系机制,才能凝练概括好最大公约数的大别山精神内涵,向国家级革命精神谱系研究平台迈进。

理论与现实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任何一种理论和精神都是那个时代的社会革命和变革的反映,任何单纯理论上的推进都是脱离实际的。大别山精神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中国人民探寻独立自强道路上,在建党建军建国的实践历程中熔铸而成的精神。大别山精神研究必须重视三个核心要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革命精神谱系。大别山精神的孕育形成跨越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斗争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自始至终是在中国近代历史需要理论指导又正确运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

战略与战术  从马列潮涌到建党的大转折时期、从城市中心论向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大转折时期、从各中央苏区向陕甘苏区战略转移的大转折时期、从战略防御走向战略反攻的人民解放战争大转折时期,大别山作为战略缓冲和战略屏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四次大转折中,大别山的重要战略作用得到充分彰显,数次挽救中国革命于危亡。大别山地区长达28年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呈现出了多种类型的斗争方式,包括成建制的军队集团化作战、松散的游击战斗、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战斗、革命起义(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等)。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式多样化,战术类型多变,实现了战略与战术的辩证统一。

基因与精神  大别山地区人民在革命斗争中凝铸了红色基因,形成了诸如《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革命歌曲,形成了“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等革命口号。这些都是后来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大别山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创建自己的富强国家的历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精神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大别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一部分。从红船精神到大别山精神,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大别山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灵魂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大别山精神最本质的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要发掘好、运用好,丰富‘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内涵”,“井冈山是革命的山……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基因不能变”,“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蕴含着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中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这样的因子,充分彰显了精神谱系的本质和特征。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大范畴中,既有概括凝练成熟的红船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又有正在凝练概括进程中的大别山精神,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活着的精神谱系。这个活着的精神谱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演进的反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体和现实呈现。

地位与特征  历史地位高: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我党的诞生,来自大别山地区的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出席了大会,大别山地区在建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大别山孕育了党的重要创始人。持续时间长:从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创造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辉煌篇章。大别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势复杂,遭受敌人多次围攻,因此无论是哪个阶段,大别山地区人民付出的牺牲都是巨大的。牺牲人数多:仅仅红安地区的数据显示,每3个人中就有1人牺牲,这还只是大别山地区的一般情况,在部分被屠杀的县只剩余300余老弱妇孺,200万人参军参战,36万人英勇献身。山山埋忠骨,岭岭树丰碑。正是在此种艰难境况下,大别山的红色革命火种始终未曾熄灭,坚韧不拔、不胜不休是其精神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装力量强:大别山地区是中国革命军队诞生的摇篮,从大别山诞生和成长起来的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和新四军第五师是人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是“人民军队的摇篮”,这一赞誉是当之无愧的。

(作者系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166&eid=42619&sid=196713&idate=12_2021-11-11

审核人:余艳军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