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媒体黄师|《中国社会科学报》:大别山精神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1-11-11浏览量:755

【媒体黄师】《中国社会科学报》:大别山精神研究现状

本网讯 1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A12版刊登了我校党委书记王立兵,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永典博士的文章《大别山精神研究现状》。文章指出,大别山精神成为中宣部发布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解读了近年来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大别山精神的研究和挖掘情况,并对大别山精神的下一步研究指出了方向。



原文如下:

 

大别山精神研究现状 

王立兵 陈永典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大别山精神成为中宣部发布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这一特定区域,领导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凝成的,以共产主义为价值取向的信念、意志、品质和行动的总和,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专家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了对大别山精神的研究和挖掘。

认真系统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历次在大别山地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关于鄂豫皖苏区和大别山精神的重要讲话,是我们研究大别山精神的基本遵循。鄂豫皖三省积极开展研究,运用大别山精神凝聚发展力量,在践行中不断推动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

湖北省把大别山红色文化享赋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1996年初,湖北省黄冈市委根据有关部门研究成果,提出了“紧跟党走、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的黄冈老区精神。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三级党史部门联合开展专题研究,提出了“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方城指出:“朴诚勇毅、不胜不休”是大别山精神发展历程中两个重要阶段的原生态表述。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大别山精神的科学内涵,黄冈师范学院多次举办学术研讨会。笔者认为:大别山革命史是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地区的传播史、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的创建史、党领导大别山地区人民的奋斗史、党在大别山地区创建人民军队的光辉史、大别山军民建立新中国的战斗史,展现了以“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紧跟党走、不胜不休”为内涵的大别山精神。

201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启动成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努力实现“红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富裕大别山”这一总体目标。目前,试验区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红色文化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河南省把研究和弘扬大别山精神作为凝聚发展的动力。河南省也很重视大别山精神的研究与弘扬。2013年,集省市党史部门之力,将大别山精神初步提炼为以“红旗不倒”为显著特征的十六个字:“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2017年,大别山干部学院大别山精神研究课题组将大别山精神内涵表述为“坚守信念,对党忠诚;顾全大局,勇于担当;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廉洁自律,无私奉献”。河南学者刘晖、侯远长认为:大别山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坚守信念、对党忠诚、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依靠群众、同甘共苦、胸怀大局、敢于担当”。

安徽省把大别山精神的研究与弘扬作为红色文化品牌予以打造。2012年,安徽省六安市发布“六安精神”的内容,经过该市万人评议,最终确定了“立德、奉献、创新、图强”为新时期的“六安精神”。2014年,六安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别山精神”表述语的征集活动,六安市委最终提出“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众一心,紧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表述语。

安徽学者对大别山精神的内涵也有诸多研究。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施昌旺归纳为“坚定信念、威武不屈、众志成城、勇当先锋”;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汪谦干总结为“信心坚定、团结协作、依靠群众、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安徽省金寨干部学院李业坤概括为“忠诚奉献、勇毅创新”,并通俗解读为信念不变、宗旨不改、奉献不止、红旗不倒等;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胡遵远总结为“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

全国其他单位也多有对大别山精神内涵研究的成果。中共党史学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采纳了信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的部分研究成果,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32个字,即“坚守信念、对党忠诚,胸怀全局、甘于奉献,依靠群众、团结奋斗,不畏艰苦、勇当前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主任蒋建农研究员将大别山精神概括为:“信仰坚定、团结奋进、朴素务实、担当奉献”。国防大学李力钢教授认为大别山精神内涵是:“对党忠诚、甘于奉献、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此外,有的学者在探讨大别山精神内涵的同时,对大别山精神的特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大别山精神的特征是忠诚、坚韧、勇猛、担当、协同。

大别山精神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英雄儿女前仆后继,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别山精神也将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步伐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对于大别山精神的下一步研究,笔者认为:一是定位大别山精神研究要站在新的起点上;二是合力构建大别山精神研究的新格局,即建立鄂豫皖三省研究的共融工作机制,发挥专业机构的研究优势,拓宽研究的广度、深度及方法;三是统一大别山精神的表述,即加深对提炼大别山精神工作的本质认识、做好大别山精神标识的凝练概括工作。在做好大别山精神研究和表述语提炼工作的基础上,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得到党和国家的确认、全国人民的认同。

(作者系黄冈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审核人:余艳军


原文链接:https://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m=i&iid=6166&eid=42619&sid=196715&idate=12_2021-11-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编: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